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阳明学学术资源 在线共享平台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知行合一


合作单位

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
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分会
赣南师范大学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赣州阳明书院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

 二维码

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190518230236.bmp


【摘要】:心学美学大归纳良知之美”、“动之美” 、“ 行之 美”其诗歌、 文以及戏论能充分体出他美学思想。明心学美学时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实践实现的。明中期明诗歌、散文、戏曲因受心学美学影独树一帜。 是在社会“天崩地解”明作家表现出极高的“良知”品形成了四 学独特的审美境界。

引言

      明“ 心学” 理论体系 作为对程朱理学的颠覆,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 背景, 在于程 朱理学不能随着时 代的变化给人们提供新的精神食粮, 不能 回答现实问题。然而, 阳明 心学顺应 历史潮 , 敢于创新, 正确地揭示 了意识 本体的实质, 超越 被推 到神坛的程 朱理学, 揭“良知” 之学。 明心 学横空 , 如平 地惊雷, 发聋振聩, 并渐被国人接受, 推翻了程朱理学的至 尊地位。当此之 , 学人们从“此亦一述朱也, 彼亦一述朱也” 的思想禁锢 中解放出 , 想学术界面 貌为 之一振。 如袁宏 道所说: 当代可掩前 古者, 惟阳 良知 问而己。 (《答 梅客 ) 隆也 十分 敬仰王阳 的“ 知”学说。他在 文中说: “… 王先生 良知 以示 学者, 学者如披云 雾而 见青 天。 (《白榆集·刘鲁桥先生 文集序》) 学发 端于南宋陆九渊, 明代王 明而集大成,实现了 中国古代哲学由古典儒学 向近 代理学的 转型。 由于王阳明心 学的内核是 以“ 良知”为本体, 及到人生理想境 现这一 基本途 径“ 良知” 。因 ,气合学”是一种 命哲学, 道德实践哲学, 终引导 们提高审美判断力和道德人格的完 美。 从这一意 上说, 阳明心学 也自然通 美学。 “心 外无物” “天 体” , 统情志” 、“ 知行合一” 等一 系列基本概念构成了心 学美学 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形态上, 阳明 心学美学建构了 由外向 内转的“ 学” 美学体系, 完成 了对程朱理学美学 的超 越。阳 学美 学的形成, 对文 学的影 不容忽 视的。它 方面促使了 文艺美学思 的转型, 从外在求美转向内在人格 德的完美 ; 另一方 面也促使作家在创作过 程中话语形 态重 的转移, 从宏观叙事转向注重艺术形象的塑 造和内心 情感的 抒发。另 , 在体裁上向俗文学倾斜,文学从高雅之 堂向凡人世界回归。因王 明开创“ 姚江学派” , 其思 想的 传播 以四 明为 中心 自近 而远 向外扩散, 基本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向其弟 面授、 谈话、 讲学、著述、交谊等多种途径实现的, 包括其 自身的创作影响。由于 阳明心 学美学 的影响, 明文学的面貌从此改观, 形成了四明文 学以“ 知”立言 的美 学特色, 主要反 明诗歌、 散文、 曲等主流文 学形态上面。 本课题研究试 图从一个局部 的范围 切人, 过考察阳 明心 学美学对四 明文学的主要影 , 到揭示 出明 中期以来 阳明 心学美学与 四明文学创作 的互动关系及 审美特征。


    一、阳明心学美学概要

    二、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

    三、结语


阳明心 学美学理论在形 成和传播过程中, 明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首先, 重铸了 明作家的文学观念, 注重创新, 注重独立思考, 重个体的心灵抒发。促使作家的文学创作由简单地反 映现实、 追求朴素的 人文理想, 向张扬 主情为特征 的艺术精神转 , 且获得了文 坛和 民间的广 泛认 , 形成了 明文 学的特 色。同时, 确立 了近古以“ 良知” 论文学的批评标准。 其次, 阳明以 自身的文学创作实践感染四 明作家。四 作家们不仅在思 想上接受 心学理论, 行为上 以王 阳明为立身典范 ; 而且在文学创作 中贯穿 阳明心学美学理想。他们 的作品 中往往将审美情趣与审美道德自觉地联系起来, 通过文 学作品表示对“良知之 美” 的向往。 明心学美学对四 明文学的影响 是互动的。 一方面, 明作家在文学创作 中以高扬 人的主 体精 , 以弘扬“ 良知” 精神为 己任 ; 在诗 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主 形态创作中着重抒 发作家的内心情感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淡化情节, 重艺术形象 的塑 ; 艺术意蕴 中寄寓对生命 的思考和 个性 张扬 ; 术风 格上 表现出重抒情、淡修饰 的倾 向。 同时, 在艺 术表现手 法上走 向通俗。上述四 明文学的特征, 说明四 明作家们已 经摆脱程朱理学美学思 想的束缚, 找到 了一条新的文学创作发展 道路, 反映 了他们把握 文学 本质的艺术思维能力 明显提高。四明 作家最为可 贵之处在于 当民族危难之际 能力挽狂 澜于既倒, 牢牢守住 自己 的良知情操, 不肯屈 服权威, 坚守心灵 自由的天, 以“ 良知” 之心作为文学创作的 想源泉。 一方面, 明是王阳明的家乡, 明的人文生态环境阳明心学美学体 系形 成用, 这在王 阳明 的诗歌、散文 中都可以 到佐证。王明心学美学不仅对 四明文学的主要 艺术形态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 且对明中期 以后的中国古代 文学的发展也产生 了积极的、带有革命性的影 , 特别是对一 些经典名作, 如古典小说 《西游记》、《金瓶梅》 《红楼梦》等, 戏曲如徐渭的《四声猿》、 显祖 《牡丹亭》等, 文论 如李蛰的“童心说” 学美学从新 的角度, 把人们的思 维引导到超越 自然物质的 良知时空, 也许这更加接近艺术美的 本质, 精神世界的“ 大美” 以说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明心学美学并非属一般的艺术美学, 不仅仅是属于那个时代形而上的美学体系朗照着近世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而且对现代术美学都有积极的意义。继承和光大这一文化遗产也许对繁荣新时期的文艺美学、 文学创作不无现实意义。

本文详见: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 4 1 期,2006 3




转自: 华建新 王阳明思想研究与传播


关于我们

——

网站首页         专家介绍

热点动向         活动资讯

资源下载         需求发布

自由论坛

专家在线咨询


王阳明简介

——

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联系方式

——

邮箱:ymxsgxpt@163.com

微信公众号:阳明学在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电话:13970100933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61号(赣南师范大学)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